買保險時,我們總會擔心買錯產品,花冤枉錢。
尤其是買重疾險,條款本身就晦澀難懂,產品又五花八門,很難輕易搞清楚,一不小心,容易就容易踩坑。
其實,買重疾險,只要避開以下4大誤區,90%都能買到最合適自己的:
一、盲目追求返還
「返還型重疾險」不管保險期內是否出險,都能見到回頭錢,要么賠保額,要么返保費。
與之相對應的「消費型重疾險」,就和車險類似,在保險期限內,如果出險,保險公司按約定理賠,如果沒出險,保障到期就結束了。
所以不少人認為,如果選擇返還型重疾險,「有病看病沒病返錢」,甚至「返」的錢可能比交的保費還多,錢不管怎樣都不會打水漂,很值得。
然而,事實并非如此。
傳統的返還型重疾險,無論是身故返還的,還是滿期返還的,其保費一般是消費型重疾險的2-3倍,而多交的保費最后返還產生的「收益」很難達到2%。
就拿當今的年輕人來說,省吃儉用繳納著高額保費,計算著將來返還的那點收益,還真不如把多交的錢用來還房貸、車貸,或者用來買穩健的基金定投產品,5%的年化是非常容易達到的。
在現實環境下,互聯網消費型重疾險相比線下帶返還性質的重疾險更適合絕大多數人。
二、貪圖大而全
高發的重疾,現在市面上任何一款重疾險的基礎保障都涵蓋。
但是在買重疾險時,我們還是很容易看著看著就迷失了。保障的病種是不是越多越好,選擇更多的附加保障是不是才更全面?
到頭來,保費水漲船高,不得不降低重疾保額來實現低保費。
這樣的做法其實并不明智,因為買重疾險,最重要的就是買保額。
試想下,面對重大疾病風險,如果我們連保額都不充足,那很有可能就是杯水車薪,失去了重疾險最大的價值。
與其關注理賠率不高的附加保障,不如先把首次重疾保額做充足,這樣才能把價值最大化。
而且很多附加保障,并不全是如我們想象的那般美好。例如重疾險附加身故,聽起來重疾和身故都保,但賠償重疾保額后,合同就終止了,到頭來保費沒少掏,保障還被共享了。
甚至一些“大而全”的重疾保單還會捆綁意外、醫療等保障服務。捆綁后的保險組合,價格可不會像超市打折那樣真正變得便宜,反而同一家產品,讓我們的選擇變得更局限。
畢竟單獨購買各類險種,我們才可以集各家公司之所長,每個險種都選擇性價比高,最適合自己的產品。
三、不要以孩子為主
愛子心切,做為父母都理解。
購買保險時,很多家長也是如此,并不會遵循「先大人后小孩」的正確配置思路,往往會先花了幾萬塊錢給孩子買各類返還型重疾險、理財險,到頭來發現忽略了自己的人身保障。
事實是,父母才是孩子最大的保障。
如果父母的保障不足,一旦遇到重疾風險,最后孩子的生活還是會受到影響,甚至會影響到孩子保費的續交。
這里需要補充一點,給孩子買純保障類的重疾險,價格其實并不高,幾百元買定期、兩三千元就能買到終身50萬的重疾保額。
和動輒一萬多的保障比起來,大大降低了父母的經濟壓力。至于少兒理財險,可以在一家人的健康險配置完善之后再考慮。
四、確診即賠不是一刀切
雖然說重疾險是一次性給付,但并不是得病都立馬賠償的。
重疾險按照理賠條件,可以分為3類:確證即賠、實施某種手術、達到某種狀態。
小開對國內重疾險必保的28種重疾做了分類:
表中「確診即賠」的重疾共有3種。
其中,確診即可理賠的惡性腫瘤是最為常見的重大疾病,在重疾理賠中占比65%左右。剩下的幾類重大疾病,有的需要實施某種手術,有的則需要達到某種狀態。
千萬不要一味的認為,重疾險就是得了病就可以拿到錢,買保險基本的常識,我們還是需要了解的。
最后想說:隨著醫療手段的不斷提高,癌癥的生存率和生存質量越來越高,一旦不幸降臨時,我們最需要的就是足夠的金錢,輔助我們治療、康復、彌補收入損失,這些都是一份重疾險最大的價值。
但是市面重疾險如此之多,如果選擇一款合適的,是一件非常專業的事情。
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做,想要少走誤區、買對保險、又少花錢,要花費許多時間和精力研究。關于保險產品和投保,如果還有其它「疑難雜癥」,歡迎添加開心保專業保險顧問咨詢。
您的信息僅供預約咨詢所用,不泄露至
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正品保險
國家金融監督快捷投保
全方位一鍵對比省心服務
電子保單快捷變更安全可靠
7x24小時客服不間斷品牌實力
12年 1000萬用戶選擇